登录账号

加入我们

6种情绪搞砸健康计划

发布时间:2016-02-02

0

每个女人都是制定健身计划的高手,

可,执行总是不给力。

当新的健康计划带着制定者的踌躇满志出炉的时候,

在制定过程中,

千万不要低估情绪的作用。

        第一对:自信VS担忧

        自信:“管老子叻”是小白最近和成都朋友们新学的一句半二半吊子成都话,每次说出都觉得有种气吞山河的架势,自己也摇身变成超级自信女,爱谁谁。但也是这种不关注别人对自己看法的无社会压力心态,让她在面对改变自己的计划时,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主要还是缺乏自觉吧,我没太大的改变需求压力,不觉得自己需要融入群体,也就不那么注意对自己的外貌和行为做出调整吧。作为一枚30岁的女纸,不保养、不化妆、不注意作息和饮食,这样的生活固然自由随性,但还是应该多少有点自觉。”非常自信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健康计划毫无进展。

        担忧:网络调查里显示,在执行减肥的大体重人群中,超过60%的人会选择在家里做柔软体操或原地跑等不需要抛头露面的运动。试想一下,自己带着满身赘肉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或在体操房里比葫芦画瓢,而那个身形窈窕的姑娘穿着合身的莫代尔瑜伽服一扭一跨一伸腿都那么优雅地站在自己隔壁,的确是令人尴尬的画面。如果有执行力和毅力,在家运动也无可厚非,但更常见的情况是,过分的担忧让许多人自暴自弃、裹足不前。担忧常常会转化为焦虑,而焦虑一般与压力形影不离,为我们制造无所不在的障碍。同时焦虑也可能导致恐惧。很多人非常惧怕失败,以至于干脆就畏缩不前了。

        掌握平衡

        我们身上常常同时出现自信和担忧的情况,如果我们担忧自己的体重,同时又有信心能够改变它,我们的健康计划就会如虎添翼。许多教与人对峙的方法论里都写着:气势不能丢。自信就像是起跑时领先迈出的那一步,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主宰生活,就更可能获得成功。而担忧其实分为前后手,前手的担忧是对现状的担忧,后手的担忧是对结果的担忧,如果某人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过分未雨绸缪,只会担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那他向前的脚步永远也不能迈出。相反,如果我们能把目光稍往前移,多想想目前不健康的状况持续下去会如何,结果就会不同。要追求改变,首先要对我们现状感到不满,那么焦虑就能转化成动力了。

        第二对:无聊VS压力

        无聊:许多年前,《流星花园》里道明寺发音不准的一句话“了无生趣”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我们今天的日常用语中,“闲得蛋疼”更是频繁出现。事实上,我们也的确经常经历类似的时刻,无所事事,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状况就像一片笼罩在我们周身的低气压,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改变阻隔在千里之外。周末如果能一觉睡到自然醒,收拾房间、去厨房里鼓捣出健康的一餐,然后逛街、看画展或者做些其他的运动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安排,但更多的人却化身为睡眠骆驼,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两点,随便吃点什么,随便干点什么事,再抬头,天怎么就又黑了!研究表明,从事被动或低压力工作的人容易陷入怠惰状态,不容易培养健康的行为。这些人被无聊占据了。感觉到无聊的人往往缺乏行为模式,而缺乏行为模式就意味着缺乏成果。

        压力:小白是一度患有进食障碍的姑娘,从厌食发展为暴食,164cm身高的她一年内从最瘦时的30KG发胖至70KG,因过快的长胖而撑开的皮肤上至今扔留着道道的拉伸纹。“对体重的过分关注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过度节食让我对食物有着极度强烈的渴望,这种情绪越被压抑就反弹得越高。每次暴食完抠嗓子眼催吐后,我都觉得自己特别恶心没用,甚至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怀疑,但过几天又会再次暴食。吃的时候我根本享受不到食物的乐趣,就是发泄般地在做那个动作。”《减压饮食》里写道:当我们思绪千万、无比焦虑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想办法冷静下来。冷静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大多都是饮食。例如有人吃糖,有人吃垃圾食品,或者酗酒。情绪性进食是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女人身上经常出现的一幕。

        掌握平衡

        轻松是都市生活中最奢侈的享受。在每个人都恨不得一天能有28小时并且还得掰成几半过的时候,轻松之于改变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炮制所有的健康转变都需要时间,例如,从零开始烹饪一顿健康晚餐,总比把买回的全家桶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需要的时间长。关于这点,专家支的招是“如果你正在同时做几件无压力的事,那不妨把其中的一项换成健康的活动”,例如站着看电视,或在等粥煲好的时候翻几页你喜欢的书。而对于需要减压的人来讲,运动绝对比巧克力是更好的伙伴。到健身房疯狂锻炼1小时的好处数不胜数,它能够把压力和过剩的激素排出体外。

        第三对:快乐VS悲伤

        快乐:有多少人在快乐的旅行中还能心系健康那点“破事儿”?盘算着,今天没有运动得出去走走,这顿西双版纳的傣味柠檬鸡我就只吃两块……那时候谁还顾得上这些啊,出去玩就是开心享受,干嘛给自己找罪受。快乐往往等同与安逸,而安逸是种危险的状态。如果现状已经非常舒泰了,干嘛还要跑跑跳跳呢?“感觉就像是大脑里有个装置,专门阻止我们制造改变”,科恩说,“如果我们努力制造改变,大脑就会说:‘你为什么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呢?’”要想摆脱这种状况,只能想着法儿地给自己制造些震撼,寻找动力、改变行为模式。

        悲伤:“失恋的时候哪还顾得上健康不健康啊,满心满怀的都是泪水,不想工作,不想吃饭,更别提什么运动了,那时候好像全世界都能拥抱我的只有零食。”这姑娘的悲伤让我们都是心有戚戚吧!悲伤对健康唯一的积极效果大概就是现在流行的泪水排毒说,但那也是在悲伤得以恰当宣泄的情况下。悲伤气郁容易引起的疾病两只手的手指头都数不过来,更何况是健康计划的实施。悲伤的人几乎不可能集中精神、专注于一个目标。

        掌握平衡

        虽然快乐的人会陷入自己不觉得需要改变的“歧途”,但总体来看,快乐还是比悲伤更容易促进改变的发生和进行。在欢乐地过完一天之后,睡前给自己敷张水润润的面膜,或者滴几滴新买的薰衣草精油在枕头上们自己都会觉得着貌似过上了更高级的生活。快乐的人更善于解决问题,你会更倾向于尝试新事物,而所有改变全都是新事物。至于悲伤——虽然很多情绪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动力,但悲伤还是很难和进步联系到一起——就宣泄吧。改变心态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改变生理,比如运动。适当地宣泄悲伤、散散步、泡泡健身房,这些行为都能改善情绪。改变悲伤情绪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健康的行为之一。